陈抟老祖,睡中无忧愁,相面识玄机
在历代道士中,陈抟无疑是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,许多民间故事都流传着他的事迹,被民间尊称为陈抟老祖。
陈抟,字图南,自号扶摇子,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,乃普州崇龛人,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(871年),卒于宋太宗端拱二年(989年),享年118岁,是道家内丹派的第四代传人。
相传,陈抟曾从赵匡胤手中赢得华山。在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的封建制度下,崇山峻岭亦属皇家所有,若要居住,必须得到皇帝的恩准。在华山东峰的东侧,有一处名为“下棋亭”的地方。据说某日,赵匡胤路过山下,陈抟以神风将他摄至山上。两人在亭中对弈,约定以山为赌注。首局和棋,次局太祖先占上风,心中暗喜,却不料大意失荆州,陈抟连杀数子,转危为安,最终获胜。赵匡胤无奈,只得写下输山契,将华山输给了陈抟,陈抟从此得以在华山长久居住。
华山北峰有一段名为“苍龙岭”的险径,这是北峰通往其他诸峰的必经之路,全长约150米,宽度仅1米,岭背隆起,两侧是万丈深渊,形似苍龙盘卧。汉代以前,这里只有飞鸟才能越过,汉代以后才逐渐有人涉足。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登临此岭,下山时寸步难行,绝望之际,写下遗书投于岭下,表示一旦失足,希望捡到遗书的人能为他收尸。
展开剩余75%相传,陈抟为开山修路,施展法术将当地官员引至此地。官员见无路可归,惊恐万状,正当走投无路之际,东峰一位道士告知:“陈抟老祖特意来领你下山。”该官员答应下山后,立即组织石工攀登开凿道路。然而,这里的岩石异常奇特,白天凿开,晚上自动合上;晚上凿开,白天又恢复如初,苍龙岭脊依旧完好无损。巡抚大怒,增派能工巧匠,彻夜点燃松明火把,昼夜不停地施工,苍龙岭背脊流淌鲜血三昼夜,道路才得以开通。
陈抟书房的墙上挂着一个大瓢,被道士贾休复看中。一日,贾休复来到陈抟书房,心中欲求大瓢,却不好意思开口。然而,陈抟早已洞悉其意,便对贾休复说:“你不就是想要我的大瓢吗!”随即命使者从墙上取下大瓢,赠予贾休复。贾休复极为震惊,认为陈抟是活神仙,能洞察他人心思。
据说,陈抟的相术和睡功极为精湛,许多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。宋太宗为立太子,请陈抟协助相面,以选定最合适的人选。某日,轮到寿王赵恒,陈抟在延英殿与太宗相见后,前往南衙为寿王相面。刚至南衙门口,他旋即返回,对太宗说:“看遍诸王,皆不如寿王。”太宗颇为疑惑,问道:“你尚未见寿王,如何得出此结论?”陈抟答道:“方才见三位仆人立于王府门边,皆是将相之才,仆人尚且如此,主人更不必说。”于是,立太子之事就此定夺。后来,寿王继位,即为宋真宗。
宋太宗年间,有一位名叫王克正的官员去世,其家人为此举办佛事,设道场。王克正膝下仅有一女,年仅十多岁。陈抟前往吊唁,见其女披麻戴孝跪于灵前,便对同行者言道:“虽未亲见王克正女儿的面容,但观其捧炉之姿,气度非凡,若为男子,必入翰林院;若为女子,将来定成郡夫人。”数年后,晋公陈恕擢升为参政,职位相当于副宰相。一日,陈恕与太宗议事,太宗问:“爱卿娶的是哪家女儿,可有子嗣?”陈恕答:“臣妻已逝,留下二子。”太宗道:“江南旧族王克正,身后仅一女,闻其贤淑,爱卿可续弦。”晋公以年岁已高、已有二子为由推辞,太宗再三劝勉,晋公不敢违抗君命,遂娶王女为妻,果如其言。
陈抟被誉为“睡仙”,至今仍有传说称其在武当山和华山留有“睡功图”。陈抟的睡功与其相人术同样被传得神乎其神,玄妙无比。四川省安岳县出土的宋代石碑,极尽夸张之能事,竟言陈抟“一睡三十年”。如此神功,自非凡人所能及。据陈抟自述,其睡功一则练功,二则消愁。陈抟曾作《对御歌》献于周世宗,述其借睡消愁之事:“臣爱睡,臣爱睡,不卧毡,不盖被,片石枕头,蓑衣铺地,震雷掣电鬼神惊,臣当其时正酣睡。闲思张良,闷想范蠡,说甚孟德,休言刘备,三四君子,只是争些闲气。怎如臣,向青山顶上,白云堆里,展开眉头,解放肚皮,且一觉睡。管甚玉兔东升,红轮西坠。”世间何人能比陈抟睡得更香甜、更开心、更自在?电闪惊小醒,雷鸣吼犹睡,荣华富贵、权势地位皆抛诸九霄云外。
陈抟在六十多岁高龄时才踏入武当山修习道法,随后长期隐居太华山,专注于精研《易》学的深奥玄机,深入探究内丹修炼的秘要,从而开创了一代道教新风,逐渐声名鹊起,终成北宋时期颇具影响力的道教思想家及内丹派的主要传承者,堪称大器晚成之典范。
因陈抟对道教贡献卓著,深受道教信徒的尊崇,众人皆视其为神仙般的存在,敬称为“陈抟老祖”。
发布于:江苏省爱配资-邯郸配资公司-配资门户平台-股票配资官方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